申请、项目、放放松几乎成为了一个学期的全部。
在申请这件事上,我绝对算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去年1月一不留神刷出了惊艳的托福成绩,虽没能去美帝交换,但至少为申请铺平了道路。6月的GRE考试更是锦上添花,我想,拿这样的硬件条件去竞争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我早早就下定决心,去抢好学校的第一批录取,早拿 offer 早安心。
虽然信心满满,但落实到行动上,却依旧不免仓促。开学之初,我看多数人还在刷新考试考试,自己却无事可做,就萌生了出去混个实习的念头。花一天时间写了简历,参加了 IDG 的招聘笔试,但由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惨遭遗弃。等我从实习岗位的梦境中醒悟过来,放下手头的 Algorithms 和 MySQL tutorial ,时间早已一划到了十月,而第一所学校的 deadline ,11月15日,已经迫在眉睫了。
那时我的个人陈述还没有改好,几封推荐信也没有动笔,我想中介的老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肯定能把这些材料攒出来。不过留学行业近两年的发展实在太快,放进来了很多只想混日子的小姑娘,她们自称英语八级却常写出让人看不懂的句子,最喜欢用几个高深的短语故作玄虚,看了之后让我气愤到真想自己动手。由于受到先前练GRE作文的影响,我的写作风格与老师们差异极大。我崇尚极简主义,写文书基本只使用最常用的词汇和日常短语,有简单的表述方式就不用生僻的语言,而老师们认为文书是正式文件,要体现作者的英文功底,就要擅长使用复杂的表达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和老师争执不下,大段地删改老师的语言,替换上了我可以理解的弱智词汇,引发了老师的不满,而我则把这些问题都归结到她们的业务水平上。
偏偏在这个时候,先前的文书老师因为个人健康原因离职了,继任者的水平更加让人堪忧。记得有一次针对一个学校的特殊要求,要修改简历的页眉,她修改后的简历右侧的条目没有对齐,留下几个歪歪斜斜的日期,简直一点儿 professional 的精神都没有。其实这种排版只需要用 Word 中的制表符定位功能就可以搞定,这些每天专门做文字处理的员工恐怕不应该不懂吧。
我的耐心一点点被消磨掉,我购买的服务也由“文书撰写”变成了“文书撰写与修改实战教程”。终于在十一月的关口,我打电话给各位老师,召集他们在我的推荐信上签字。11月14日的深夜,我一个人坐在实验室的长椅上,对着材料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赶在deadline之前点下了提交键,坐等捷报到来。
等申请了提前批之后,我才发现中介也有中介的用处。他们到集中申请的季节开始检查学生的文档,指出其中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个人陈述不能超过两页。在字体和格式这方面,我向来是不很注意的,因为一些学校允许你提交 txt 文档,甚至强制你提交 txt 文档,这样有利于他们控制字数。但那些陈旧的规矩,无论是 Times New Roman
还是 12px double space
,依旧会被每一个文档处理人员引用。不服从这些规矩或许会让我的材料从人海中突显,当然也说不定就此埋下了祸根。
12月本该是平平淡淡申请完学校等待结果的那个月,但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先前信心满满的我忽然之间发现熟识的同学们已经走得太远太远,相比之下我还在原地踏步。那时候我时常在思考,如果我有一个应聘的机会,我有什么理由,可以说服 HR 选择我而不是其他人。无论是学术背景,还是工作经验,或者是社交能力,都不足以构成我的竞争力。而在我突出的优势里面,似乎没有什么是他们渴望的。我怀疑我可能无法说服HR了,甚至有没有必要说服 HR 。我还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表达出了我想要在某些领域落地钻研的想法,另一篇则计划从2015年开始就把这个想法逐步变为现实。实际会怎么样呢?一年之后再来做评判吧。
回到申请的话题,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缘故,我的“首发”宾大申请人数爆棚,原本12月就该下发的录取结果一直等到了1月10日。竞争激烈的结果必定是收到一条短邮件:“感谢您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今年每个出国党都要过的一个坎。
每每想起那翻天覆地的12月,我看到别人风头出尽,心想有一日总能迎头赶上,却迈不出雄健的步伐。我问自己,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么?似乎不是的。但我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么?这似乎也未必。那我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忽然意识到上面两种人不是对立的,有一些人可以同时不属于这两个集合。
我想起了几个豆瓣红人。一个人自称去年读了530本书,但从不张扬这些成就。另一个人到处宣扬他的理念:他的文章中既可以看到对写作的探讨,也可以发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代码之谈,同时他的初创公司正急缺人手。第三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过着平凡的职员生活,可出版的散文集令人刮目相看。第四个人,在帝都拿着一个月八千块的基本工资,速写大师则是她在网络上的代号。或许,他们是小众的。或许,我应该加入他们的队伍。
至少在一件事情上,我和他们是相似的,那就是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作为一个自我激励的人,我虽偶有拖延症,但交代的工作,即使不经常催促,也会加紧完成的——工程创新项目这件事尤其如此。我不想提及一些同学用了何种不耻的手段跳过了这次历练,但对于我来说,就算是光杆司令也要迎头向前。从8月的最后一天在宿舍搭建了开发环境,忍者高温酷暑开始了工作,到9月初基本实现需求,以及后续的更新和修正,我几乎每一天都被枯燥的调试烦扰,但竟然没有悬念地跟下来了。后来项目几经变故,烧坏了控制器,只能换了一个开发环境从零开始,接着又遇到了更多的问题。短短的一个月,经历了一回刷机,经历了两次触电,经历了三天攒总结报告和PPT的日子,最后被几个老师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一竿子打倒。那天答辩之后,一切都释然了,正如当年未曾完成的 hexomega
一样,转眼烟消云散。我不得不承认,我又做了一个烂尾楼工程。
生活虽然残酷,但最后留在记忆中的,往往不是那些焦虑等待的日子,而是转瞬即逝的快乐。九月底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莫名其妙地做了三天志愿者,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经历。在民间交流协会,我们被当成了座上宾,和外交学院的几位美女一起分担外国友人的接待工作。到了驻地,就彻底变身苦工,为领导搬运行李。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晚宴,却没有正式的着装,难以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当我正在惋惜一晚上都没有和外国人聊上几句的时候,却恰恰被拉去当陪酒翻译,蹩脚的英语终于派上了些许用场。后面两天的欢乐更多,无论是假长走、领红牛、画指示牌、盖假章,一整天看似无聊的时光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欢乐。回来的车上我和一个学弟还差点儿成为了“情敌”,其实我应该告诉他我已经有女朋友了。不过,一个学期后再没能见到那些美女也是一大遗憾。
新年前去崇礼滑雪也堪称一段传奇。以前我没有听说过那个县城,更不知道那将是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从两千多米的雪山上冲下来的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就像肉身冲上高速而没有刹车一样,上去一次之后就不敢再来第二次了。后来在500米长的初级道刷了二十多遍,看别人摔得稀里哗啦,我心中抑制不住欣喜之情——这么多年终于会玩了啊!
特别感激妹子大冬天的来北方看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出去玩到最后都演变成了暴走之旅。去故宫的那天,外面下着小雪,从脚到头都冻成了冰块,动弹不得。更坑的是故宫还没有可以歇脚的室内场所,在宫墙之下连吃薯片的力气都没有了。为了不被冻成狗,我们就一路从故宫景山南锣鼓巷走到了什刹海,下次真的不要这么锻炼身体了好嘛?
考最后一门的那几天也是难忘的日子。我们的大学霸在全班串讲考试要点,这种事情大一之后再没有经历过,就像回到了那些年一样。误打误撞走入了班里同学固定的自习室,竟然有这么多人在一起刻苦备战,类似的场景也是多年不见。谢谢有这么多同学向我提问,也谢谢老师参加我们“散场聚会”的彩排。下学期有些同学就难得一见了,彼此珍重,常联系!
放假了,又是天天游玩、请客吃饭的节奏。我想问一句,你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