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有史以来最为紧凑和充实的一个学期。整个学期以三月十日为界,可以分成两段。第一段在玩命地找工作,第二段在玩命地写作业和做项目,把第一段欠下的债还回来。
卖身指南
早在上个学期,我就下定了决心,这个学期一定要找到暑期实习,不能再让学校里水水的课程作业在简历里充数了。虽然期间多次感觉药丸,但一直都没有放弃希望。这信心与激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码农找实习是公认的简单模式,别的专业找不到实习是可以找客观原因的,码农找不到实习是没有客观原因的。其次,找份实习确实是一笔油水巨大的交易,投资回报率非常可观。如果定位加州,刨去 Facebook 这种工资水平 out of range 的企业,在 competitive 和 very competitive 段,待遇都是相当不错的。通常,实习生要么可以拿搬迁费/住房补贴,要么住公司的公寓,房租这块儿最大的开销是不用操心的,因此工资也就几乎成了纯利。按税后 4k-5k 的标准算,三个月的实习收入几乎可以抵掉一个学期的学费。就找实习来说,从包装简历开始,到刷题、参加招聘会、面试,不过需要花去 100-200 小时。平摊到每个小时上的潜在利润,竟可达 100 USD. 这年头除了犯罪和创业,这种高回报投资项目已经不好找了。
做完了理论分析,下面该讲讲实验流程了。上个学期我投了一家 HFT 公司 [1], 面试的小哥在听我扯完那浮夸的毕业设计之后,给了我一个现场面试的机会,这就有了刚放寒假时远赴芝加哥的一幕。公司不大,却租下了交易所对面写字楼的大半层,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不过当我听说这家公司经过四年的发展才只有 30 人口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个高手云集之地,不适合我等游民闲逛。当天一起来面试的还有某不知名学校的 CS 本科生。看到她简历上的俄罗斯方块,我不由得一惊,难道是个人就可以给现场面试么?面试的流程比较特殊,上午是 90 分钟做三道题,自由安排时间。下午是行为面试和对三道题的分析。解题不是用白板,而是用 chrome book. 虽说有 gedit, nano 和 vim 三种编辑器可选,但其中的任何一个用起来都是无比蛋疼。没有 .vimrc
的 vim, 打个花括号都不能自动对齐,缩进还是 8 个空格长度,随便写一句就要换行,简直惨不忍睹。我很想知道,这家公司口口声声称“模拟实际生产环境”,难道你们的员工用的都是这种未经调教过的东西?还是说徒手配置开发环境的能力也是考察的对象呢?被编辑器折磨了一个半小时,我总算做完了其中的两个题。本以为还是蛮有希望的,到下午的开奖时间就呵呵了:一个题结果不正确,另一个干脆连题都看错了。这种毫无反馈、限时提交的流程倒还真像实际的工程环境。这次面试的收获,不外乎感受了一下非主流的现场面试,另外免费在芝加哥玩了一天。工业时代的街景和密西根湖都很漂亮,差点儿就浪过了没有赶上回程的飞机。
寒假除了在纽约耗散了八天时光,剩下的日子大抵是在以一天 10 题的速度刷 lintcode. 简历上新增的图形学装逼条目十分抢眼(大部分都是 CS PhD 队友做的),我在开学之初顺利收割了一批面试。这里面有 career buzz 上投的 VMware, 有 monster 上投的 Pure Storage, 也有招聘会上给的 MathWorks 和 Nvidia,还有找人内推的 Amazon. 所以说,找实习的第一条准则是
覆盖各大渠道,全面撒网。
列举这几家公司,是因为他们的面试风格都各具特色。先说 Pure Storage, 这家公司的主打是高性能存储服务,技术栈沿C佳佳一路展开,这一点跟我很匹配。找实习的第二条准则是
主打一个技术栈。
我从上个学期就确立了专攻C佳佳的战略方针。就算 Java 的岗位数目占有绝对优势,也不会轻易投 Java 为主的工作,更不会贸然涉及 data science 领域。面试时尽量写C佳佳,这样就不至于把不同语言记混。Pure Storage 的一面是分析一段C佳佳的多重继承,要求口述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调用过程,以及内存结构云云。幸好我在 glassdoor 上看到了相关面经,顺利过关。二面据称是两个算法题里面抽一个做。我事先把这两个题的答案都打印出来了,面试时却突然变卦,出了一道多线程编程。当时从未写过多线程的我顿时蒙逼。面试官一再提示有死锁,我就是毫无头绪,最后错失了一家 very competitive 级的公司。找实习的第三条准则是
glassdoor 上的面经要看,但不可全信。
MathWorks 和 Nvidia 这两家的面试用奇葩来形容绝不过分。MathWorks 作为 MATLAB 的开发商,竟对面试者的 MATLAB 水平没有丝毫要求。它的面试内容自选,就像 KTV 点歌一样,可以选择考 DSP, 控制,嵌入式,代数,微分方程,以及各种程序语言。这简直就是面向广大自动化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的啊!我选了考C佳佳,然后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坨从未见识过的代码。我相信这地球上除了那些被公司开除想要报仇雪恨的程序员,和那些想要隐藏真实目的的黑客之外,不会再有什么人写故意让别人看不懂的代码了。那些要求我口述运行结果的题,恐怕多数是不能通过编译的;而那些貌似不能通过编译的写法,或许只是C佳佳允许的另一种写法而已。而 MathWorks 出这种面试题,似乎从一个侧面曝光了公司的阴暗面:发的钱太少,员工不满意,新来的要有能力对付老员工埋下的地雷。例如经过三天毫无进展的 debug 之后,忽然灵光一现,在某个头文件里找到了 bug 的根源
1 |
Nvidia 这些年乘着深度学习的东风开始风生水起。然而他们的岗位,一般人可消受不起。给我面试的 graphic driver 组,是专写内核C语言的。第一场面试内容是徒手实现 tail, 这是整个学期面试中最出彩的一场,我仅用 20 分钟就一气呵成实现了 bug free. 写惯了 cout
的我换手搞起 printf
,竟觉得切换自如。第二场 hiring manager 先是问了 crontab 和 dmesg, 我没有答到点上,却也不足以致命。随后他又听说我并不会 OpenGL, 遂当面宣读了拒信。这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挂掉了。
对于 Amazon 我只想说一句话:简历投得早,可以保底;简历投得晚,没有卵用。
VMware 是这学期面试流程的最长的一家公司。即便不算那个暴难的 OA [2] 也有足足四轮面试,包括一轮在校和三轮电话,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在校的面试官是个中国人,还问了我学校的中文名称。面试问题稀奇古怪,我也答得支支吾吾。最后写了两个白板,一个 Python 和一个C佳佳。面试官貌似对这两种语言都不熟,第一个程序生生敲进了 mac 里跑测试,第二个程序不得不向我询问语法。可能是他确实没办法挑毛病,让我顺利进入下一轮。HR 人很不错,会跟我发短信而不是发邮件,因此回复效率超快,跟 Amazon 相比岂止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明明是差了十八层好嘛。后来把我匹配到了一个做 SDN [3] 的组,经历了两轮三哥蹂躏,最终拿到了一个宝贵的 offer. 最近我又听说实习期间与我同住一屋的也是一个三哥。看来真的要学会打入三哥内部才行啊!
因为收的面试足够多,这个学期没有大范围找内推,也没有相关可以分享的经历。于是在这里我还是谈一谈 OA 吧。很多人都反感 OA, 觉得它把投一家公司所需的时间从 5 分钟拉长到了一个小时,是无法容忍的。但我觉得 OA 对咱们这种新手是很有利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投了简历都会给 OA, 通过 OA 的申请者几乎都能拿到面试,这就取代了简历在拿一轮面试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点对经历不够丰富的同学尤为有用。我就通过 OA 拿到了 Fidessa 等公司的面试。即便你真的靠简历就可以打遍天下了,做 OA 练练手也不见得是坏事。
总结起来便是,对于码农岗来说,找实习真的不是一件难事。据称今年 GT 计算学院中国学生的实习率是 100%. 即便 ECE 先前没有实习的学长今年也都拿到了非常不错的全职 offer. 在这里祝愿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1] HFT: high frequency trading
[2] OA: online assessment
[3]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善守者不必善攻
本学期选了五门神课,到不是因为我想要体验英雄般的夸张悲壮,而是真的选了一手好课哪个都不舍得退。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当属 Network Security, 只因为这门课的 lab 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当黑客的机会。
Lab 的规则很简单,在同一个局域网里,大家都用一样的系统,装一系列应用,然后开始互相黑。我很早就发现老师提供的安装盘有猫腻,会留下一系列后门,只要用 netstat
看一下,就可以察觉到几个奇怪的监听端口——它们必定是用来远程登录的。当时我一心想着加固自己的机器,并且估计其他组也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就把这几个后门删了,转而寻求其他的突防途径。因为可以通过抓包的方式捕获其他机器的密码,突防的重点自然就放在了本地权限提升上。
在 lab 前的那个下午,我在 google 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找到了好几种提权的攻击方法。逐一试验,却毫无成效。后来又搬上了 metaspliot 这个重型渗透平台,尝试了好几个漏洞,依旧无法提权。像 ubuntu 8.04 这种老爷版本的系统都黑不了,不是因为这个系统不好黑,而是因为我真的脸太黑啊!思忖许久,我又想到了那几个后门,说不定可以利用一下。
我试着用 netcat
给那几个监听端口发消息,都毫无回应。我想到应该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行,可是怎么找到他们的密码呢?这几个后门,有像 hole
这样名字直白的,也有像 worldending
和 ww2
这样雷人的。google 上断然找不到任何结果。于是我拿 hexdump
扫了眼二进制字符串,大抵也是系统调用的函数名,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这场景,就好像恐怖分子冲进了发射井,却不知道核弹的发射密码一样。一个小时之后,我最终决定放弃搜寻,而密码,就从我眼皮底下溜走了。
除了这一系列的后门,还有一个貌似无害实则剧毒的程序以 root 权限运行着。在提供正确的密码之后,它可以运行一条由其他机器发来的指令。而这条指令,只要与分号配合使用,就能分身有数,发挥出无穷的威力来。这种严重的隐患,自然不能逃过我的眼睛。我不仅堵上了这个缺口,还设置了"nizhidaomimayemeiyouyong"这个密码,宣誓本系统的安全性。Lab 结束之后,还真有人问我的密码是不是“你知道密码也没有用”,我说是的,因为确实没人能黑得了我们。
参加 lab 的十个队里面有一队组特别牛,他们发现了其中一个后门的密码,在第一天就顺利黑掉了七个队。也就是说,至少有七个队还不知道自己的系统有后门这回事。另外一个队好像是通过社会工程学手段,知道这个队在每个被黑掉的系统里又建了一个有 root 权限的新用户,于是他们在第二天利用这些遗产也黑掉了好几个队。最后局势发生了变化,最牛的那个队竟然被来自中国的远程学习队黑掉了!我朝的蓝翔就是威武!
经过两天的 lab, 我们成为了唯一一个没有被黑的队。这值得赞赏,却并非大家的期待。
失落的教主
槽点最多的课当属 CSE6240 Web Search and Text Mining. 这门课有两个教师,仅此一点就不同寻常。其中一个老师A经常见不到人,而另一个老师N大家都不想见到他。既然是这么有魔力(斥力)的人,就封他个教主的称号吧。教主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前五分钟会放一段音乐,然后进入有奖问答环节:我今天放的是什么歌呀?这本是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不过自从我在手机上装了 Shazam 这个识歌应用之后再也没有失手过。放歌只是他自嗨的前奏,讲课时的兴奋才是重点。讲台前面的空间不够大,他就非得绕着教室走一圈,然后顺便看看有多少学生在上 Facebook. 有时候他会在白板上写字,可是字迹太小根本无法辨认,我们只好拿手机去照,这时候他会摆个剪刀手的姿势。后来他可能意识到整个教室只有他一个人在嗨,学生都不理他,所以他就开始想方设法撩学生。有次一个同学在桌上放了根香蕉,他就说这香蕉是我的。快下课的时候那个学生把香蕉吃掉了,他又跟了一句:“我的香蕉被吃了”。另一节课上他在口袋里装了一把糖,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有糖可以吃。看到这一幕我不得不感慨:XXXX 啊!最后一节课上,他可能终于意识到了这样下去是徒劳无益的,ML 并不能让同学们热血沸腾,但他依然试图发出最后的呐喊,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学生:
没错,这次他选择了站在桌子上,进行最后的陈述。
除了奇葩老师,这课留的作业也是害人害己(机)。跑作业对电脑的损害,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队友的 macbook, 自从上了这门课,就毛病不断,不是风扇怒吼就是突然重启。我的 Debian 虚拟机自然招架不了这么大的资源需求,每秒 40MB 的虚拟内存 I/O 对 SSD 的损伤让我痛心不已,这样下去不出半年硬盘就会整体报废。为了挽救随我征战南北的机器,我决定部署 AWS EC2 服务器专门用来跑作业,可即便这样还是无法从容应对。有一次自编码机的作业,尽管我开了 8 GB 的内存,海量的数据也在几秒钟之内把资源吞噬干净。平生第一次见到 ResourceExhaustedError
这种异常,真是长见识了。
大部分的作业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实现 XX 论文中描述的算法。这种作业的可怕之处在于真的没有办法 debug. 一个程序可以运行,结果却和论文中数据不一致,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程序写错了,有可能是对论文的理解不对,还有可能是数据处理的问题。等到排除了所有可能性之后,剩下的最后一种可能性,无论多么不可思议…………也不是造成 bug 的原因啊!考试周的最后一个作业,整整两天,我都没能找出错误原因,总归是死不瞑目了。幸好烨神及时送出了一波助攻,才没有死得很难看。
强烈建议这门课要么送服务器时长,要么送购机优惠券,否则真是得不偿失。送服务器时长想必更靠谱些,毕竟班上有这么多人都去 Amazon 了,贵司照顾下众员工的心情也是理所应该的事。
我对缩进特特特敏感
最后聊一聊可能是我校绝无仅有的平均绩点 4.0 的神课,CSE6242 Data and Visual Analysis. 这门课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上课不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写作业才是。四次作业覆盖了四个不同领域:数据获取与清洗、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可谓一网打尽。因为写作业涉及的技术栈过于庞大,确实有从头跪到尾的同学,然而他们也不曾担心什么,因为满绩早在选课之时就已注定了。我对其中的三次作业都感觉良好,唯独写 JavaScript 那次真是痛不欲生。要不是因为它抓住了 web 发展的风口,这种丧心病狂的语言早就应该与 php 一道被淘汰出局了。
这课除了要花几十个小时写作业之外,还要做一个期末大项目。在啤酒推荐等多个想法被毙了之后,我们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做一个约饭应用。因为没人写前端,而我又想感受下前端开发的过程,于是担当了美工+交互设计的职责。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flask 这个开发框架选得好。Flask 足够的轻量,便于上手,但在功能上又毫不逊色。Jinja 模板引擎也很成功,可以专注地构建 html, 不会像 JSP 那样打断思路。通过第三方库,Flask 对 PostgreSQL 的操控也很容易。再配合 bootstrap css 这种用来偷懒的神器,前端开发过程并没有遇到太多困难。真正的问题,都出在了前后端结合部。
需求变动是件很可怕的事。应用要改接口,界面要改布局,数据库要改表格。布局与表格是相互分立的两块儿,这中间相连的接口,倒是和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合并接口代码这一步,差点儿就被几个空白字符给毁了。程序是拿 Python 写的,Python 是用两个不同的编辑器敲的:我的 vim 被配置成用4个空格替换一个 tab, 而Z罗的 gedit 却保留着缺省设置:用 tab 字符,而且代表8个空格。这样混乱的排版对其他语言都不是什么事儿,到了 Python 这里就是恼人的缩进错误。像我这种出道较早且长期编写 Python 的用户,对缩进那是相当的敏感。拿到一段风格迥异的代码,除了想要改掉,就是想要删掉。按理说像 Python 这种吊炸天的语言早就应该占领宇宙了,但因为缩进这件小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感,于是才有了一小撮坚定的反抗者,维护着 Ruby, Lua 这些脚本语言。官方推荐的编码风格 PEP8 值得一读,当然遵循这套风格的后果是,按反抗者的话说,你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了。
我们这个小组的成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很愉快,笑着笑着就把活儿都干了。我应该不会忘记大黄设计的那套“蓝色经典”展板,放在距离 pizza 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真是赚足了眼球。设计师还是请有强迫症的人担当才好,肯定会比我这个临时工前端做的页面漂亮百倍。最后,等我们提交了代码和报告之后,忽然看到一条新闻,说斯坦福的两个毕业生做了一个叫 DownToLunch 的约饭软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内心的感受是:错过了好几个亿啊!
瞎折腾,就是全栈的全部
最后的一个月是在绵绵不绝的 due 中度过的。学校的 GitHub 打卡机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段时光。与上个学期稀稀拉拉的工作不同,这个学期的节奏那是根本停不下来!最后一段 24 combo 的高潮也是创下了我的最长连击记录。在这期间,我也有幸见证了凌晨两点半的图书馆和深夜十二点的 Klaus. 谢谢和我一同忙碌的同学们!
回望这个学期,我尝试了许多新的技术。写了 MPI 并行计算,用 JSP 和 Python 分别构建了 Web 应用,尝试了 socket programming 和 multithreading, 跑过 Hadoop 和 Spark, 甚至还写了几行 scala. 然而上述这些都没有什么卵用,实际工作场景需要什么,我还全然不知。欲知实习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