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艺术鉴赏感兴趣,请不要错过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作者精心挑选了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世纪的数百件艺术作品,将艺术史发展的脉络娓娓道来。每件作品除了解说之外,还配有图片,这样读者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文字描述与作品本身对应起来。
在这里,我写下几点阅读后的感受。下面将要讨论的主题,只占原书篇幅的冰山一角。请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原书,以获得更全面的体验。
实用主义起源
追求真、善、美这些美好的品德,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的起源不是为了表达美感,而是为了实用主义的价值。
大约一万五千年前,原始人将牛羊的图案刻画在岩壁上,再用长矛或石斧痛打一番,仿佛真正的猎物也就会因此束手就擒了。这种想法乍听起来有些诡异,但它与扎小人的巫术并无不同:当你想要对仇人施放诅咒的时候,不会关心那个人偶看起来美不美,而是会在意诅咒能不能发挥作用。
雷姆凯墓室,约公元前 2446–2389 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古埃及。如果你仔细观察埃及的壁画,就会发现它很不自然:一只正面的眼睛被放到侧面的脸上,肩膀和胸膛是从正面看过去的,但胳膊和腿却是侧视图,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两只左脚。与其把人按照所见的形象如实刻画,不如按照艺术家所知的要素加以拼装。切勿让手臂因为遮挡而被截去,否则,他怎么能拿来奉献给死者的必需品呢?
艺术家的时代
十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自佛罗伦萨开始。借助于透视法的发现和解剖学的进步,艺术家对场景布置和人物形象描绘的技艺登峰造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这幅画抵达了完美的彼岸——无论你怎样修改,都不会比原作看上去更美。
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公元 1508-1512 年
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
与达·芬奇同一时期的顶级艺术家还有米开朗基罗。受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委托,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礼拜堂作天顶画,独自一人干了四年,完成了震惊全世界的壮举:
亚当躺在地面上,具有不愧为第一个男子的全部活力和美丽;从另一边,由天使负载、扶持着的圣父冉冉而来,他身裹夸大、威严的斗篷,斗篷被风吹开好像是船帆,也表示出他飞过空中时的自在和迅速。当他伸出手时,甚至连亚当的手指还没有触到,我们就几乎看到那第一个男子好像是从沉睡之中苏醒过来,凝视着他的创造者的慈父般的面孔。
自此之后,他的名声之高就是从前的艺术家从未享有的了。尤利乌斯死后,另一位教皇也需要这位最富盛名的艺术家服务,而且每一位继任者都急于把自己的名字与米开朗基罗的名字联系起来。
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也有类似的礼遇。提香以肖像画博得了最伟大的名声。社会上的权贵们为了争取提香为他们写照而竞相争夺,相信通过他的艺术就可以永生不灭。事实证明,这些权贵们的想法是无比正确的。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属于艺术家的时代。
所知、所见、所感
构图、透视法、人体结构、光线和大气,当呈现这些要素的诀窍逐一被艺术家掌握,艺术似乎没有剩下什么未被解决的问题。正当人们开始感叹艺术已经走到终局之时,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涌现出来。先是莫奈的印象主义,随后是塞尚的立体主义,凡·高的表现主义,以及高更的原始主义。
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打破古典艺术的范式,用创造性的手法表达熟悉的题材。在现代社会,我们亲身经历了创新给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会认为创新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情况是,突破范式没有那么容易。
古典柱式
上图比较了五种古典柱子式样,其中以第二种和第三种最为常见。这两种式样的柱子均为圆柱方头。第二种式样的柱头使用四组漩涡状花纹,第三种式样的柱头则使用莨苕叶装饰。讲道理,世间有无数多种纹饰和图案可以用来装饰柱子,但古罗马的奥古斯都议事广场与一千八百年后的美国国会大厦却使用了完全相同的设计,可见传统的惯性是巨大的,突破前人的传统是多么不易。
因此,我有理由认为,在艺术走向终局之时,艺术家们开始打造全新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动力不是创新精神,不是一定要做出前人未曾见过也未曾想到的事,而是艺术家们的思维发生了变化。古埃及时代,艺术家把自己知道的事物描绘下来。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把自己见到的事物描绘下来。进入现代,像摄影术一样精确的写实逐渐丧失意义,艺术家将重点放在了传达内心的感受。
尖叫,蒙克,公元 1893 年
奥斯陆,挪威国家美术馆
这一点,在《尖叫》这副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所有线条似乎都趋向于版画上唯一的中心——那个高声呼喊的头部。看起来仿佛全部景色都分担着那一尖叫的痛苦和刺激。正在高呼的人面孔实际已变形了,好像一副漫画中的面孔。那双凝视的眼睛和凹陷的面颊使人想起象征死亡的骷髅头。这里必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但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那尖叫意味着什么,这幅版画就更加使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