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聊微信第一句应该是问候还是直入主题?

不同的人用微信找我聊天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其中一些人喜欢先发一句 “在嘛?” 之类的问候语,等到我回复之后才给出后文。另一些人则是直接把想说的话甩过来。这其中的差别很有意思。为了简化,本文不讨论 “宝贝儿” 、 “你在干嘛?” 、 “想你” 这种开场白。

上来发 “在嘛?” 这种问候语,大致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确认对方的状态,第二是制造心理缓冲。

是否有必要确认状态,跟通讯方式的同步和异步有很大的关系。在同步方式中,问候语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异步方式中它的意义就不大了。同步和异步,一个是说两个人要在同一时间对话,另一个则没有时间上的限制。显而易见,电话是典型的同步通讯工具。你也应该感受到了“喂喂喂”的重要性,因为这样就可以知道对方有没有在听。那QQ,微信和短信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算同步还是异步呢?我认为,QQ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而微信和短信则是典型的异步通讯工具。

QQ的同步性主要归功于用户状态机制。你可以看到每个联系人是在线、忙碌还是离线(当然还有隐身这个bug)。为什么引入了用户状态之后还要进一步用问候语确认状态呢?因为这种做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很有用的。比如你想要聊天的时候看到对方不在线,此时最好的对策是放个引子,问候一下,等对方有时间了再聊。当然说不定你还可以顺便炸出隐身的用户。另外,即使对方在线,也不能确保及时的回复,此时问候语可以充当一个实时的反馈,使你更好地调整对话时机。

微信大体上可以认为是短信的超级升级版。没有了登录流程和用户状态的束缚,回复可以推迟到任何一个合适的时间点。考虑到时间碎片化的现状,很多人只能见缝插针回应微信上的消息,而不能拿出整块的时间聊天。在这种异步主导的通讯中,通过问候语获知对方状态的意义已经不大,同时,它的副作用也显现了出来。考虑下面这个用例。

用户 A 在时间 $t_0$ 向用户 B 发送了问候,用户 B 在时间 $t_1$ 回复,随后 A 在时间 $t_2$ 给出了 ta 原本想说的话。假定 $t_0$ 和 $t_1$ 之间有较长的时间间隔。

用户 A 选择在 $t_0$ 发送问候而不是实际的信息会导致下面两个潜在的问题。首先,如果 $t_1$ 和 $t_2$ 之间也有较长的间隔,比如 A 发消息的时候 B 在洗澡,而 B 回复的时候 A 已经打游戏去了,这就导致 B 原本可以在 $t_1$ 时间得知的信息被拖到了 $t_2$ 之后,也就是信息流动的迟滞。其次,有可能 $t_2$ 时间 A 已经忘记了 ta 想说的话,或者是此时已经不适合发送原先计划发送的内容了,这就是信息流动的损耗。把问候语替换成实际的信息,可以有效避免上面两个问题。

如果从制造心理缓冲这个角度考虑,一般来说问候语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比如说你有一些重要的信息要传递(比如表白),而你完全无法控制对方阅读的时间(比如上厕所的时候),这时贸然发消息就会导致悲剧/杯具/被拒/被拘(我了个擦|||-_-)。通过等待和观察对方的回应,可以获取一些重要的环境信息。这个时候再做决定也不迟。

总而言之,开场发问候语,起不到太多确认状态的作用。对方想什么时候回复还是 ta 的自由。问候语确有一些其他的用处,至于你应不应该承受这一轮传递的开销,那恐怕跟信息的价值是密切相关的。